(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本网讯 (记者 程媛媛)由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联合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协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文发展论坛第二十二次会议于6月17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论坛深入探讨了中文学科在外国语大学中的发展路径,为增进中外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促进中文学科走向世界,守正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发展道路指引了方向。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衣永刚在致辞中表示,传播中国文化是新时代外国语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上海外国语大学历来十分重视中文学科建设,学校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将中文学科列入“培需学科高水平发展计划”,致力于充分发挥外语院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跨学科知识创新与交叉融合发展,探索一条打造一流中文专业、培养一流中文人才的新文科发展路径,筹划在新文科、跨学科、交叉学科视域下以及人工智能背景下发展中文学科与中文学院。希望本次论坛多角度汇聚经验、交流思想、探讨问题,为新时代中文学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带来更多新的启示。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系主任文贵良表示,新时代中文学科的发展面临新的需求和新的契机,深入探讨新时代语境下如何促进中文学科发展、如何培养中文学科卓越人才、如何对接服务国家战略等重要问题,对于加强中文学科交流、促进中文学科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开幕式后,与会专家以“中文学科的新思想、新方法、新视野”为主题,展开了广泛的讨论。围绕“新文科”与中文学科建设,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指出,“新文科”具有跨学科性、国际性、前沿性、理论性,中文学科发展应该积极探索中国理论、中国话语,充当中国文学、文化走向世界的“排头兵”。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苏仲乐认为,“新文科”最终指向一种新的文化形态,提出“新文科”建设符合当前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新中文”学科建设是“新文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中文学科的传承与创新,武汉大学文学院院长于亭指出,中文学科注重传承,但不能因循守旧,更不能盲目追求大而全。中文学科发展要坚守对人类心智生活、精神底蕴的关注,以及对非确定世界进行诠释的追求,充分发挥学校特点,传承学派特色,开展差异化建设,探索真正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
专家们还就数字人文、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协同、交叉与融合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陈剑澜提出应该正视新技术发展带来的冲击,加强对新技术的合理运用,鼓励教师在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下开展科研、教学活动。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查清华介绍了开展数字人文建设、跨校组建数字人文资源建设创新团队的经验。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沙先一分享了中文一流课程数字化资源建设的实践与路径。
多位专家分享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经验。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指出,中文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敢于打破传统的学科壁垒和惯性思维,引导大学生理解、认同中文学科内涵和使命,增强自信,提高实践意愿,强化实践能力。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研究所分党委书记宋炳辉指出,外国语大学发展中文学科可以为外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有力的支持,中文学科建设应服务于本校发展战略,体现人才培养特色。此外,专家们还针对中文一流学科建设的重点与路径、中文课程建设、教材开发等问题充分交换了意见。
上海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査明建在闭幕致辞中表示,20世纪以来,许多前辈学者都学贯中西,既有深厚的中文底蕴,也注重吸收外国语言文化菁华,为中文学科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外国语大学在自身发展中也深刻认识到中文学科建设对外语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搭建起了中文学科内部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也深入探讨了中文学科在外国语大学中的发展路径。
来自国内30余所重点高校的中文学科负责人,高等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部门负责人,上海外国语大学中文学科骨干教师、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师生参加了此次会议。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